2024年河南省科技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高质量推进新馆建设与运行,高水平开展各项科普工作,充分发挥科普核心阵地教育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,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贡献力量。现将一年来基地建设运行情况汇报如下:
一、工作情况
(一)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
河南省科技馆设置有分管科普工作的馆领导,展览教育部专门负责组织实施科普工作,2025年已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,制定有《中国流动科技馆河南巡展管理办法》《河南省科技馆“小小辅导员”活动管理规范》等多项科普工作制度。
(二)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
河南省科技馆锚定“国际一流、国内领先”建馆目标,继续采取“边建设边试压、边试压边提升”的模式,2024年已接待观众277万人次,接待团队992个,特效影院播放6000余场,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2.5万人次,科普场所面积达13万平方米,接待能力在全国场馆中位居第一阵营。
(三)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
1.塑造展教活动品牌。全年开发教育活动170个,开展教育活动9000余场,近4万小时,举办《科学魔术秀》16场,推出“小Q爱科普”短视频40余期,编演“两弹一星”科学家精神科普剧《约定》,切实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用,得到省领导好评。举办29场“象湖科学讲坛”,两院院士首次登台授课。2.丰富科普教育资源。联合拍摄“少年读中国”之《中国航天员:太空追梦人》节目,推出“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”主题画展,承办“中非儿童手拉手”活动河南行、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电影展映、《群星闪耀的夜空》首映礼、2024年金童象儿童电影节开幕式活动,邀请杨利伟开展“与航天英雄面对面”活动,携手开展CINITY版《北极:冰冻星球》全球首映仪式。承办“赶考路上有我·描绘出彩中原画卷”书画摄影展。3.推进科普助力“双减”。以省科协、省教育厅“馆校结合”科学教育提质行动为契机签订首批馆校合作校140所,联合郑州市教育局启动“我们爱科学—郑州市百万学生走进河南省科技馆”活动试点工作,着力打造中小学科学教育“第二课堂”。
(四)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
承办第八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河南赛区、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河南赛区、2024年河南省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”主场活动、2024年“全国科普日”河南省主场活动等重大活动,积极参与全国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,开展“同上一堂科学课”直播活动6期,相关活动近900场。联动实施“龙行龘龘,科技馆里过大年”“科技馆里‘闹元宵’”“赏中秋圆月,享科普大餐”等“中华传统文化”主题联动科普活动。举办首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运动会。
(五)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
河南省科技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面向公众提供预约(#小程序://河南省科技馆票务预约/5LC4XSGL1GnxK7F),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包括河南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、河南省科技馆视频号、河南省科技馆抖音号、河南省科技馆微博号等4个平台。截止2024年底,各新媒体平台粉丝数共208.3万人,科普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.4万次。
(六)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
2024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14538.44万元,专、兼职科普人员数量共238人(其中,在编人员91人,派遣人员147人,专职科普人员约168人,兼职科普人员约70人)。
二、特色工作
(一)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
积极发挥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,帮助支持全省各地科技馆建设发展。搭建全国科技馆交流共享平台,促进科普教育资源流通,做好重大节点、重要时期全省各地科技馆运行的数据统计,印发《河南省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信息专报》共12期及电子杂志7期,并以此为依托探索数字化体系建设平台,成立“科技馆在河南”全省现代科技馆体系微信公众号,定期推送体系建设动态。举办2024 年“礼赞共和国 创造新生活”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行业交流研讨,为全国科技馆提供学术交流、展教创新平台。
(二)科普场馆区域协同平台效果初显
河南省科技馆发挥牵头单位作用,会同山西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5家省级科技馆发起成立中部地区科普场馆联盟,同步举办现代科技馆体系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。联合青海、四川、宁夏、内蒙古等黄河流域九省(区)举办“奔涌新时代 科普向未来”黄河流域科技馆联盟成立大会,并通过主题交流研讨初步搭建区域间科技馆学术交流平台,助力黄河流域科普质量提升。
(三)深化协同联动加强资源共享
与郑州大学、河南农业大学、郑州师范学院、河南科技出版社等多所高校与社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,在联合培养、志愿服务、科学教育、科普出版等领域跨界融合;与甘肃省科技馆、四川科技馆、内蒙古科技馆等兄弟科技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共建共享优质科普资源;举办河南省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筹备大会。
三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
(一)专业科普人员队伍建设不足。河南省科技馆作为全国省科协系统内面积最大的科技馆,现有工作人员与建标配置标准和实际运行需求均存在较大差距,虽然目前已通过劳务派遣、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了服务类、辅助性岗位用人需求,但劳务派遣人员流动性大,人才流失严重,核心业务、关键岗位缺乏事业编制人员强力支撑,亟需扩大人员编制,充实队伍力量。
(二)科普职称数量有限。全省科普职称体系建立后,全馆干部职工尤其是年轻同志积极踊跃申报职称,而现有职称数量明显不足,上升空间有限,不能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,亟需扩充科普职称数量,拓展晋升路径。
四、有关建议意见
建议加强人才交流机制,增加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、晋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交流,激发科普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。
附件:
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
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园区象湖湖畔,建筑面积13.04万平方米,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投资兴建的重大民生项目,也是目前全国在建的最大规模科技馆。新馆以河洛文化为设计灵感来源,建筑形态宛如黄河与洛河自然交汇形成的天然造型,又如飞鸟展翼,寓意河南腾飞、中原崛起。
新馆坚持“国际一流、国内领先”的建馆目标,围绕“智慧·创新·梦想”的展教主题,共设置“动物家园、宇宙天文、童梦乐园、创享空间、探索发现、交通天地、人工智能、智慧人类”8个常设展厅、2个短期展厅、4个特效影院及圭表塔、创新教育区、学术交流区、天文观测台等功能区,目前已建成5个常设展厅、4个特效影院及系列配套功能区,开放面积达11万多平方米,将成为兼具科学中心、自然博物馆、天文馆展示内容和教育手段的“三馆融合”复合型科技馆。
河南省科协党组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,将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和运行作为“5610”总体安排重点工作之一,按照“边建设边试压、边试压边提升”的运行模式,于2024年春节面向公众开展对外压力测试,日接待量最高达2.5万多人次,累计接待公众近500万人次,已成为省会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。
河南省科技馆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、全省科普教育基地、全省首家“少年科学院”科普实践基地、河南省首批“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”、河南省直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等称号。
场馆开放时间:每周开馆时间为5天,每周三至周日开馆(9:30-17:00)